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指在规定的生产期间内,作为生产对象的产品种类(规格、型号、尺寸、形状、颜色等)较多,而每个种类产品生产数量较少的一种生产方式。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承接全球大部分客户从需求开发,设计概念到最终产品落地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制作过程。再加上中国制造业多集中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方式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里花一定的时候归纳整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原因,特点以及一些应对方法。
多品种小批量需求产生的原因
· 在需求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的爱好趋向多样化,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细分化、系列化需求。
· 在企业端
因为消费者的胃口被不断满足,他们对新开发产品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是对新鲜保持期越来越短。企业为了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差异化,快速化的市场经营理念主导下,企业就需要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从而取得在竞争市场中的主动权。
· 在制造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制造供应商都拥有一定实力的工艺实现能力去配合企业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制造。企业的采购人员在执行公司的采购策略进行订单分配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把订单分散给好几个不同的供应商。本来订单的饼就不大,因为分的制造供应商多了,每个到手的批量就更加小了。
多品种小批量需求产生的特征
虽然产品的品种多,但是可能存在成套化,系列化特点。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市场的反应,往往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做个简单的设变去满足消费者的多变需求。企业需要在开发的前期关注下原有项目的一次性工程设变能否经过简单的改造就能满足现有项目的需求。
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短,设计开发以及制作的周期也会进一步压缩。过于短暂的开发时间导致产品无法完成充分的可制造性验证,产品存在着无法通过可靠性验证风险。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设变修改。设变除了产生比较多的不良品以及废品,还会占用供应商的大量资源,而在实际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资源却非常有限,这样就需要采购人员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参与到项目的试制过程中,花费比较多的资源去协调内部以及供应商处的资源。
由于顾客需求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生产周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供应商生产因为原材料备货,生产过程的周期等滞后因素,当产品需要的时候就非常急,企业会让供应商插单,打乱供应商原有的生产计划,甚至在供应商无法如期交货时,企业通常会让供应商进行救火式的义务加班。而当产品不需要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成为了库存,可能就会在供应商的仓库躺了半年一年都一动不动。甚至因为市场销售行情不景气,呆滞库存最终还会变成不名一文的废品,采购因此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跟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来解决呆滞库存的处理。
很多时候单个项目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供应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满足设计开发以及生产的要求,产出投入比相对不高。供应商开发新项目的热情度也不是很高,配合度也是一般般。因此采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做到产品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交货。
既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是现代化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一种存在方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该种生产模式的管理。具有良好弹性的供应链是解决这一痛点的有效途径。
从企业端:
对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料,采购需要针对该物料制定长期符合公司发展的采购策略。在积极管理内部客户需求的同时,通过说服公司管理层,尽可能把该类型的物料集中发给相同的供应商。俗话说的好,握紧的拳头打人才有力,因为多品种小批量物料特有的属性,如果采购把订单零散发给不同的供应商,那采购就没有足够的资源与权力去跟供应商进行已经议价谈判,甚至包括双方企业资源的相互协同帮助。
对于供应商规模的选择最好能够做到门当户对,因为小批量的原因,即使采购把所有外包资源集中起来,但是如果这个规模相对与要合作的供应商年销售额相差很多的话,无异于只是给供应商塞牙缝,即使采购再如何强调合作,供应商合作的态度也不会是企业想要的模式。
采购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互动。产能往往是多品种小批量采购模式的一个最大瓶颈。采购最好能够清楚供应商的年度产能以及季度产能的更新,除了做到对供应商产能的实时监控,还要求供应商有部分应急产能。因为当企业的订单在某个阶段突然有个大幅度的增加,这个时候供应商相对的应急产能就能够稀释掉相对应产品增加的需求量。
公司拥有良好的SIOP(Sales, Inventory & Operations Planning, 销售、库存与营运计划)系统,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业务流程,通过对销售,库存和营运的一体化规划,来保证供需的平衡,每时每刻关注客户的需求,从中获得盈利。所以采购除了时刻关心公司的SIOP数据,并且能够做到相对透明地把公司SIOP数据分享给到供应商。供应商在得到客户的数据后可以精准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在必要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灵活生产少量库存来避免出现很多救火式的订单。另外采购是否可以去跟内部的管理层申请,因为备料周期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需要承认供应商在备货周期内预测订单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在企业的承诺下会更加积极,弹性,灵活地去备部分库存。
推进研发部门的标准化设计,VUCA时代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外观以及功能有了更加多品类以及繁杂的要求。企业在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同时,是否能够有一套严格的研发评审制度,能够让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在内部结构的选型上多使用器件清单上面认证的标准部件。
从制造端: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高效率制造的机制,这就需要供应商不断地去修炼提高自己的内功,从人机法环境料上建立柔性的生产体制,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
· 人员方面。制造供应商需要培养多功能性的作业操作人员,这样能够确保当其他工序出现人员短缺时,暂时替代的人员能够迅速到岗来满足计划生产的需要。
· 机器方面。有效利用机器空余的闲阶段,按照制度、计划对机器全面彻底的保养维护,这样就能避免在关键的时候因为机器的停转导致生产计划的延迟;在生产的过程中,提高转产的效率,能够在短作业准备时间内实现快速转产。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的注塑车间对他们的注塑机进行改造,在注塑机上增加磁力台面,这样就能大大缩短每次架模的时间,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改善布局,优化机器之间的摆放位置,缩短产品在不同机器之间的周转时间。
· 方法方面。通用夹治具的使用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举个例子,在机械加工生产方面,治具的时候可以大大减少每次对刀时间,缩短加工周期;从现场实际需求出发,做好作业说明书的编制,最好比较接地气;从产品的难易程度,产品价值的大小出发,做好内部生产计划的排配,价值低的产品,为了减少转料的次数,是否可以多做一些当作库存,对于转料时间比较长的项目,是否可以增加单次生产的时间,减少转料的次数;
· 质量方面。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性,制造供应商需要更加重视质方面的问题。由于量小的原因,大部分供应商会忽视质量方面的要求。如果由于质量问题而重新补货,这样就会打破原来均衡化的生产计划。
· 料的方面。对于系列化的多品种产品,产品的规格大体上是相似的,只是局部工序不同,采购可以与制造供应商协商,多备些半成品,采用推拉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一些浅解。如果对以上的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欢迎拍砖。
作者:林宇 来源:采购帮
====================================
文章来源: 采购每日阅读-采购帮(https://www.onescm.cn)
文章标题: 多品种、小批量不只让采购头疼,也是供应商的难题
文章链接: https://www.onescm.cn/archives/1710301855313
版权声明: 内容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